|
“今年又要减产了。一天下来,有30%的西瓜要扔掉。”昨天,在云南省保山市板桥镇种植西瓜的乐清大荆人王以林看着田间的歪瓜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今年,云南又遭干旱,给在云南种植的乐清果农带来较严重的损失,有的果农甚至产量减半。乐清果农纷纷采取挖井等措施自救,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产量减一半
王以林从2006年开始到云南种植西瓜,现有600多亩,一周前,他种植的西瓜开摘。云南连续干旱,对他的影响较大。他介绍,2006年西瓜亩产至少有2吨。这几年产量不断下降,去年亩产1.5吨,今年亩产还不到1吨。
空气湿度直接影响瓜果的品质,由于持续干旱,水源供给不足,瓜果的产量大幅减少。“我们的西瓜从去年11月份种下去之后,一直没有下过雨。水分不够,西瓜瓜形差,扔掉的就很多。”王以林说。
产量减少了,王以林只得扩大种植面积,留住老顾客。刚开始只种植了200亩,今年扩大到600亩。“我们刚发了一车33吨的西瓜运往北京,到了本月28日还有一车要发送。”
同样在云南保山种植西瓜的乐清人陈春苏也表示,在云南种植西瓜有6年了,这几年种植越来越难。“农民种植靠天吃饭,产量减少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收益。”
陈匡清在保山共种植了3000多亩的柑橘、西瓜和葡萄。他介绍,今年缺水厉害,这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从以往经验来看,产量至少会减一半。
连挖8口井
面对云南连续干旱,饱尝艰苦的乐清在外果农纷纷通过掘井自救。
“这水太缺了,西瓜藤都要干了,20多天前,我刚打了3口井灌溉西瓜。现在,我还要打5口井,已承包给了当地的钻井队,预计到月底可以使用。”陈匡清说,前几年有大河供应水,今年河水没了,只能挖井自救了。由于种植面积大,需要多口井,8口水井依然无法满足灌溉。
江米宝在云南楚雄州元谋县种植了200多亩葡萄和200亩西瓜,原先,他用管道从2公里外的村民挖的井里引水,1小时要交30元的电费,一天下来就要好几百元。到了农民插秧用水时,水根本就不够用。
为应对缺水问题,去年2月份,江米宝投入26万元,在自己的葡萄田边挖了2口130米深的水井,两个水泵24小时抽水。并建了一个水池,可以储存800吨水。去年11月份,西瓜种下去的时候,他又投入2万元在田边挖了4口50多米深的水井。
“打了多口井成本增加了不少,可是算算这笔账,还是划算的。就拿我租的葡萄田来说,租期是10年,自己打水电费减少到11元。”他说,水源充足,瓜果的品质更高,今年瓜果的效益每亩可增收七八千元,成本一年就可以回收。“4月10日西瓜可以采摘了,顾客已经打电话预订了,不愁销路的!”电话那头,他乐呵呵地说。(记者 陈海燕)
来源:乐清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