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洲”这个名号最早属于美国的一支特种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对付世界范围内威胁美国利益的各种恐怖活动。八年前初夏的某一天,当虹桥镇综治办的普通工作人员赖忠鎏,突发奇想要成立一支民间救援队时,军人出身的他,便首先想到这个名字。3月3日,在镇政府一个拥挤的小办公室,他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虹桥处在乐清城区与雁荡山之间,三个点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两个原因让我起了‘三角洲救援队’这个名字。”
尽力帮助更多人
第一次见到赖忠鎏,如果他没有穿着有漂亮肩章的救援队制服,估计不少人不会把他和一个全能救援者联系在一起。虽说长得熊腰虎背,但他身材不高,一脸憨厚的样子,从外表看实在与一个应急救险的“现代版侠客”有点差距。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挺普通的年轻人,创立了一支民间救援队,八年多以来在乐清境内外应急救援数百次,接受过众多的荣誉和赞赏的眼光,也遭遇过不少的非议甚至严重的质疑。这支救援队曾经一度陷入低谷,队员流失,资金难以为继濒临解散,但是终于熬过这些困难,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迎来发展壮大的新机遇。
赖忠鎏是土生土长的虹桥人,老家在该镇八村。1993年9月职高毕业,1995年入伍当兵,短短三年,他辗转多地,先后当过炮兵、步兵、防暴武警和消防兵。1998年11月,他从乐清消防大队退伍后,经过高复,2000年考入浙江林学院,两年后毕业,先后从事项目经理、网站高管等职业,2003年11月进入虹桥镇综治办,工作岗位在消防管理站。
“我的兴趣爱好不少,部队生活三年让我学会无线电技术,爱上军用品收藏,喜欢户外运动,后来还学会了潜水、攀岩和速降。”他说。
2004年6月的某一天,他和战友到芙蓉镇的山溪游泳,在途中看到一个男子落入深潭而亡。第二天,他们再经过此处时,发现路边搭起一个简易棚,但那名男子还没从水里捞上来,而他的亲属哭得眼泪都干了。这一场景,给赖忠鎏很大的震撼,一路上,他产生了成立志愿救援队的想法,回来后与战友商量,大家都很赞同。
赖忠鎏说,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动因,那就是小时候他溺过一次,差点命都没了。
“那时我大概六七岁吧,一天傍晚从幼儿园放学回家,路过一条河,春天下雨,我的鞋粘了很多泥土,就下去洗,河堤有很多青苔,不小心就滑到了河里,沉到水底时,我感觉到岸上有不少人,但没有人来救我,后来就像睡了,其实是窒息了晕过去。”
赖忠鎏说,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家里的床上。后来家里人告诉他,是一位不知名的过路人救了他。
“我的命就是别人救的,现在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他说。
修炼成全能救援者
成立之初,救援队只有6个人,清一色退伍兵,也都是虹桥人,其他5人分别是倪晓明、陈凡、丁勇、周斌和陈锡栋。“他们是我退伍后参加预备役部队认识的好朋友,都只有二十来岁,大家经常在一起玩。”
最初的设备更是简单,就几个救生圈,现在说起来赖忠鎏都觉得难为情。
没人知道他们这支救援队,怎么办?但赖忠鎏他们有办法。“我有一位战友在派出所当协警,有什么事让他通知我们,不过那时大多参加一些抗台救灾。”他说。
虽然那时难度较大的山难救援、水下救捞和消防救援都做不了,但通过两三年热心参与抗台救灾,在虹桥有了一点小名气,不少政府部门、单位都知道他们这支民间小救援队,队伍发展到近20人。
在海南玩过潜水的赖忠鎏,2006年决定去学专业潜水技术。“救援队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否则走不长远。”
在比较了各地的潜水培训机构后,最后他选中武汉的海军工程大学,通过七拐八弯的关系,居然找到了学校的政委。政委听了他学潜水的目的后,大为感动,说:“你们可以过来学,学费就免了,吃住你们自理。”
然后政委与学校潜水队的负责人打了招呼,赖忠鎏和另一位队友就这样进入海工大学学习了一个月。“部队嘛,要求最严格,更专业,当时我们还学了水下焊接、水下切割和应急逃生等技术。”
赖忠鎏笑着说,他们两个人很可能是海工大潜水队,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的非现役军人学员。
学习结束,救援队也拥有了第一套潜水设备,海工潜水队以8000多元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他们的。
之后,赖忠鎏和队友各自拿出自己的积蓄,渐渐添置了一些堪称专业级别的设备,如水下探测仪、水下助推器、军用救生衣等等。
渐渐地,三角洲救援志愿队被越来越多人所知,参与的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多。队伍从20多人,再扩大到50多人,至2007年时,队员更是达到100多人,分成5个小组,分布在乐清的虹桥、乐成、北白象、柳市等地。
荣誉和掌声背后
可能不少人以为当救援队队员是件挺光荣的事,也很吸引大众的目光。赖忠鎏说,通常的确是这样,但也有很多时候让他和队员很郁闷。
救援队在山难救援方面比较成功,一些驴友或登山者在山中被困,他们都有很多成功救援的例子,但在水下救捞方面,因为人在水下很快会溺水而死,等救援队赶到时,能够救活的极少,网上一些偏激的人就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捞尸体”。一些队员受不了这个外号,就离队而去。
他解释,常人没有潜水装备,在水下一般两分钟就会窒息,再过六分钟后就不行了,前后只有八分钟,除非人溺水时,救援队就在身边,否则赶到时一般来不及。
三年前,清江镇某村的一个小孩溺水,等救援队赶到时,小孩已不行了。情绪激动的家属过来就给一名队员一巴掌,双方吵了起来,队员决定撤离。这时,小孩的奶奶跪了下来,哭着说:“同志啊,不能让我孙子在水里过夜啊!”
看到这样的场面,大家心软了,连夜进行水下打捞。这时,有了解情况的村民对小孩的亲属说,这救援队不是政府部门的,是民间的志愿者,是一些好心人。小孩亲属连忙过来说,对不起,对不起。
赖忠鎏说:“我们出去救援,很多人以为我们是政府部门,做这事是应该的,有时也把气撒在我们身上,到溺水现场我们常要观察一下水文的情况,不了解情况的村民会以为我们在拖延时间,情绪激动起来就大骂,恨不得一脚把我们踹到水里。”
水下的情况往往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次赖忠鎏在四都救捞溺水的老人,在水下被渔网缠住了。那天他没带潜水刀,还好他富有经验,镇定下来,让自己坐在水底,慢慢把渔网解开。
还有一次,一辆小车坠崖,救援队赶到救了三名伤员,另一位妇女在送到市人民医院后,因伤势过重去世。她的女儿在网上发表攻击性的言论,认为救援队是在做做样子,与队员吵了起来。虽然后来那帖子删了,去救援的队员中有两位还是因为伤心而离开了救援队。
“绝大部分救援电话是从110或119转过来,这都会耽搁一些时间。”赖忠鎏说。
他说:“还有人很关心我们到水下捞溺水者到底怕不怕。怎么会不怕?有一次在柳市救捞一位溺水者,在水库的涵洞捞了半天没找到,突然一支手伸到我的眼前,很白很白的,你说谁会不怕?”
更郁闷的还有,有时到现场救援的是他们,最后上报纸、上电视、受表彰的却不是他们。“有时候我们连一声‘谢谢’都得不到。”
赖忠鎏说:“我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否则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原先救援队的设备开支大多是赖忠鎏付出的,到2008年他的积蓄花完了,难以为继。每次演习和救援的支出由每位队员平摊,有些队员觉得自费做好事,费钱又费力,还得不到理解,便渐渐离开了救援队。
到那一年冬天,救援队陷入低谷,又回到原来的10多人,连赖忠鎏自己都有点动摇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困难之时,赖忠鎏的妈妈和几位阿姨站了出来,有的给现金,有的给信用卡。“我阿姨说,在别人危急之时及时救援,是一件行善积德之事,应该坚持做下去。”有了资金的注入,救援队又恢复了劲头。
赖忠鎏的阿姨有的当老板,在虹桥企业界有人脉,到虹桥的企业中“游说”大家支持救援队。还别说,真有效果。
2009年正是救援队的设备陈旧,新设备接应不上的时候。有一天,在虹桥有很高知名度的合兴集团老板陈文义,派了一名行政部经理来找赖忠鎏了解救援队情况,然后花了12万多元,给救援队添置了两套高档的潜水设备和一艘冲锋舟。
还有一家名叫浙江格斯特的虹桥企业,也派人与赖忠鎏联系。后来,格斯特的老板与赖忠鎏碰了面,问赖忠鎏:“你需要什么车?”
“当然是越大越好。”赖忠鎏脱口而出。
这位老板说,那我叫几位企业家一起帮你买辆车。
赖忠鎏觉得他有点像是逗自己玩,并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不久,赖忠鎏接到这位老板的电话,叫他到温州某某地方提车。赖忠鎏听了还是有点不相信,等他和队员来到指定的车行,与销售人员沟通后,销售人员看了他的身份证,就把车钥匙交给他,说:“车钱已经付了,你们可以开走了。”赖忠鎏才如梦初醒,才知道那位老板没有开玩笑。
“这是一辆依维柯牌的救援车,要16万多元。”赖忠鎏说。
之前救援队开的是一辆五菱七座面包车,外表土气,每次开出去,呼救者看到这辆车,脸上马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只有等我们打开后座,他们看到那些专业的设备,才恢复一点期待的神情。”
“现在有了依维柯救援车,马上就不一样,我们开出去行动救援时,远远就有人给我们指路。”赖忠鎏说,设备的确是很重要。
去年初,浙江嘉华房开公司的老板花了8万元买了一部高压冲气机,又花了5万元买了一部热成像仪,送给了救援队。他对赖忠鎏说:“我已经关注你们一年多了,你们确实是在做实事做好事。”
去年底,一位虹桥籍的华侨回乡探亲,无意中看到救援队的宣传单,回去后居然从美国给救援队寄来一副直升飞机上用的专业担架,让赖忠鎏和队员们感动不已。
“这副担架我们马上就派上用场,真的很好用。”他说。
赖忠鎏说,这几年来,给他们支持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可以开出一份长长的名单,他和队员们能够坚持做下去,与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迎来发展新契机
2009年后,队伍又慢慢扩大,其中有一些新队员本身就是救援队曾经施救的对象,柳市的赵万龙就是其中之一。
3月4日,赵万龙在他的万正电气公司办公室回忆说,2010年4月的一天晚上,他不慎把车开进河里,亏得自己手快,拉出车里的妹妹,在边上一位老人的帮助下,两人爬上了岸。之后,他打了几个求救电话,结果来的是三角洲救援队,帮他打捞沉在河底的小车,因他搞不清位置,夜里12点多还没找到。
赵万龙过意不去,叫救援队撤,但救援队的人没有放弃。后来实在找不到,才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万龙来到河边,看见救援队已经在这里打捞。本来他以为救援行动是要收费的,当他听说免费的,大吃一惊。
“这年头,还有这种事,真是让我太感动了,我想我也应尽点力,就加入了救援队,后来的行动我几乎都参加了。”赵万龙说。
救援队多年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先后被吸纳入团市委志愿者协会和交通部东海救助局温州基地的志愿者分队。
2010年春节,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更是专程来到虹桥,看望了三角洲救援队的全体成员。这一年,虹桥镇政府也给三角洲救援队发放了2万元的补助。
去年11月份,温州市民政部门对类似于三角洲救援队的草根民间社团敞开怀抱。三角洲救援队随即在乐清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成为名正言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现在正式名称为:乐清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
“以前三角洲不敢宣传自己,与不能在民政局注册登记也有关系。”赖忠鎏说。
乐清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科长章义说,之前这些草根组织要登记,必须先满足一业一会的条件,然后还要找到挂靠单位,这两点都较难。
注册成功后,乐清市民政局还给了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6万多元的补助。
章义说,在乐清如果还有草根组织达到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请尽管过来登记,民政部门对他们的工作也会大力支持。
众多企业及政府的支持,让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实力大增,在虹桥光是救援设备就放满了三个仓库。3月3日他带记者来到这三个仓库,数说每一件救援设备的来源和用途,不过他说:“这三个地方都是租来的。”
由于一个最大的仓库业主过一段时间要使用,3月5日下午,赖忠鎏正与朋友熟人联系,想找一个新的仓库。“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他说。
这一点,民政部门已为他们想到了。据章义介绍,市民政局正在考虑将一个老办公楼改造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让草根民间社团和非企业单位入驻,集中管理和扶持。
赖忠鎏说,目前三角洲的核心成员大约有40多人,常联系的队员大约有180人,分布在全市各个镇街。“接下来三角洲要做的事很多,首先队伍管理要规范起来,要培养一些骨干的力量。”他说。
链接
乐清义工组织发展提速
随着去年义工组织登记瓶颈的打开,乐清市的义工组织发展全面提速。3月4日,乐清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科长章义介绍,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已新登记了乐清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一心一意志愿者协会、和谐志工、义工在线等5家义工组织。
章义说,首先是政策放开。敞开怀抱迎接各类义工组织,突破社会管理条例“一业一会”的规定制约;其次是开展公益创投。依托全省县市区首个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开展公益创投工作,引导义工组织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公益活动,2012年首批资助了8家志愿者组织公益性项目,2013年的公益创投项目正在征集中。
他还介绍,我市同时还进行了速配服务社区,在“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期,举行志愿者服务进社区项目对接会,全市共有20支义工队伍参加,经过几番交流,不少义工队伍与各镇街的社区示范点现场达成速配,志愿者服务深入城乡社区每个角落。
此外,在全市开展评先评优活动,评出一批优秀义工组织,授予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等50家社会组织“乐清市优秀社会组织”称号,并隆重表彰。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