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谈“时尚上海”这个话题,就不能不提到1980年,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上海服装公司时装表演队的成立,宣告了“时装模特”这一行业的新生。1995年上海出现了首家模特经纪公司——赵萍模特经纪公司,其后,逸飞模特经纪公司诞生。至今,上海模特业已完成了从表演型团队向市场化运作的过渡,“客户—经纪人—模特”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市场,“模特经济”也成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独特产业。
目前上海的模特经纪公司约有十三四家,职业模特约有二三百人,原来全市的二三十家模特团队只剩“上服”、“丝绸”等时装表演队仍做着最后的坚持。上海服装文化节组委会成员倪树德向记者介绍说,在模特市场的新一轮分割竞争中,原先的大锅饭式的用人及分配模式以及落后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模特行业的发展。“上服”、“丝绸”等公司原来由国家包养的时装表演团队,性质也已转化为“承包制”,好模特已纷纷跳槽去了活跃的经纪公司,训练也搞不起来了。据一位服装表演队领队说,模特训练好了就跳槽,等于为别人培养,目前这些团队都出现了“空巢”现象。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在以“逸飞”、“霖杰”和“东亚”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模特经纪公司迅速崛起,其中“逸飞”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以黑马角色出现的“霖杰”,在沪上模特业新格局中,势头直逼“逸飞”的老大位置。
曾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服装队领队的诸葛丽珍说,不要说老外,就连一些国内边缘城市的客户,现在都是这个概念:找模特,就找经纪公司。纯粹的模特表演团队几乎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几乎与当下各类品牌发布会无缘,团队的市场份额已萎缩至一些商场中的小型T台的演出。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模特一般底薪很少甚至没有,收入完全取决于工作机会的多少;由于保障制度社会化的推行,经纪公司一般也不为模特支付“四金”;模特除了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公司不干涉她们的私人生活。
对于这种松散化管理,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总经理杨申庆表示,这样做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一家公司的签约模特与多家经纪公司合作,无视合同规定,任意自由流动;由于出场机会大多集中在优秀模特身上,等级比较低的模特生存状况堪忧。
据了解,目前模特市场的行情大致是这样的:各家公司按模特在大赛上的获奖情况和模特本身被市场的认可程度,被公司内部分为ABCD四等。按照一般的市场行情,A等模特必须是全国性赛事的前三名,出场费在8000-15000元之间;B等,出场费为5000-8000元;C等,出场费为3000-5000元;D等模特,出场费在1500-3000元之间。一般来说,做到C等的模特已能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准。
中国模特界还存在着“重女轻男”的现象,绝大多数的中国男模仍然得依靠第二职业来养活自己。中恒隆集团的北京雅得国际时尚模特机构艺术总监黄湛先生曾经表示,在中国做男模必须具备模特工作之外的一技之长,这种失衡状态与目前中国市场所能提供给男模和女模的工作机会数量密切相关。根据来自“雅得国际时尚”的数据显示,男模的工作机会只占总数的20%-30%。
|
|